
来源: 日期:2017-03-15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建设文化强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以实施文化创新驱动战略为动力,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2015年,全市文化类企业2662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37家,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3.65亿元,成为拉动章丘经济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市)、中国书法之乡、中国黑陶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千年古县。2015年,被评为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
——发挥资源优势,倾力打造文化品牌。章丘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资源丰厚。我市着力把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强势,着力打造“五大品牌”,实现了文化产业竞争力、带动力、发展力新提升。一是影视产业异军突起。先后投资4亿多元,集中打造集影视拍摄、文化休闲于一体的朱家峪、锦屏山、百脉泉三大影视文化产业基地。电视剧《闯关东》《南下》《有爱就有家》《老农民》等一批鲁版大戏相继在章丘拍摄,章丘文化影响力、形象传播力、产业承载力得到同步提升。二是文化旅游产业聚力突破。从2003年起,我市每年设立1000万元的旅游发展基金,着力打造“四大文化旅游区”。以城子崖遗址博物馆、洛庄汉王陵遗址博物馆、危山汉代彩绘兵马俑博物馆等历史文化场馆为基点,着力打造馆藏文化博览区;以“两泉三河五湖”为基点,打造泉水文化旅游服务集聚区;以莲花山圣水禅寺、危山元音寺等为基点,打造宗教文化旅游区;以朱家峪、三王峪、七星台等山区景点为基点,打造休闲度假旅游区。逐步形成了自然景观、历史人文、绿色生态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三是节会演艺产业异彩纷呈。大力发展民俗文化,重点扶持扛芯子、吕剧、五音戏等农村庄户剧团等文化团体。“章丘扛芯子”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举办章丘大葱节、刁镇樱桃采摘节等农事节庆活动,推出了农业采摘游、休闲观光游、体验娱乐游等新型业态,推动了传统农业向高端文化旅游农业的升级。深入开展文化共享系列活动,展示了城市文化魅力。四是特色工艺品产业蜚声海外。龙山黑陶、辛寨鲍芹、唐和唐等品牌多次参展文博会等各类会展,名扬四方。继承办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龙山文化卫星会议后,今年七月承办了首届中国龙山黑陶艺术节作品大赛暨首届中国龙山黑陶精品展,章丘黑陶成功申报为国内第一个艺术和工艺品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第十一届全运会、上海世博会、全国“十艺节”指定礼品。现有黑陶研制、生产、销售企业58家,从业人员3000余人,年产量40余万件,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2亿元。五是百农汇电商平台魅力绽放。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由政府搭建、企业运营的农产品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包括认证体系、追溯体系、信息服务、网上商城四大功能,旨在为全市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电商服务。百农汇还将以农业电商为依托,逐步建设百农汇仓储物流体系,采用基于全程信息化管理的“集中仓储+集中配送”的服务模式解决农产品上行第一公里的问题,真正将农业旅游产业拓展成“吃、购、行、游、住、娱”六元素齐全的旅游产业链。
——推进融合发展,构建项目支撑体系。充分发挥紧邻省会优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坚持“三个融合”,着力扶持发展文化产业项目,拉长产业链条,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一是文化旅游齐头并进。加强绣源河、百脉泉、锦屏山等景区推介,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市场化,打造生态大景观。绣源河风景区新建五座塔索桥,十余公里的健身步道,建设完成亚洲最大音乐喷泉和最大水幕电影,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省级湿地公园,年均接待游客300万人次以上。去年10月底,在第十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暨十周年庆典上,章丘市绣源河风景区被授予“全球低碳生态景区”荣誉称号。紫缘香草园围绕“绿色,生态、文化、品位”的核心主题,在香草园、蒙林草原部落、北美海棠园、骑马场、有机蔬菜、滑雪场等版块基础上,又投资近2亿元,建设了8000平方米的欧洲街和5000平方米的安纳伯格微电影拍摄基地,拥有中式、韩式、画意、水晶房等功能片场,形成了七位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服务体系,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五彩山村”乡村旅游系列活动正式启动,倾力打造“花山、乡居、石村、清泉、绿林”为主题的乡村休闲度假和康体养生为主题的旅游休闲度假区,是章丘市委市政府落实攻坚扶贫工作的一大亮点工程。目前村庄绿化、硬化、亮化、美化、景区休闲观光设施成效初显,天蓝地绿、山青水秀的美丽宜居乡村风貌美丽绽放。二是文化科技融合加快。以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为契机,着力发展电商产业,建设高水平发展平台。复华未来世界、山东智谷、蓝海领航、山东省电子商务园区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我市。其中,山东智谷创业园由银江科技集团建设,项目总投资10亿元,一期项目投资3亿元,项目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税收5000万元。山东省电子商务示范园项目总投资43亿元,计划用3-5年时间建成电子商务中心、金融支付、电子商务运营、现代仓储物流的整体业态新格局,打造电子商务产业新高地、产业融合示范区。投资6亿元的文博中心项目投入使用,成为章丘地标式建筑和济南东部最大的文化综合体。三是文化资本全面升级。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旅游产业,探索文化资源市场化管理开发新模式。依托国家级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着力打造出版产业园、龙山黑陶全国版权示范基地、官庄画家村艺术创作园。依托济南百脉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支持7家企业入股朱家峪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投资3.6亿元的大润发项目正式运营。总投资66亿元的喜来乐旅游综合体婚庆、游乐、休闲度假三大板块开工建设,泰王水世界今夏开园,初步形成了面向省会、辐射周边的文化休闲中心。
——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发展宏图。一是搭建文化新高地。7月2日,章丘市与山东大学签订了《文化领域合作协议书》,并在此框架下同时签订了《文化创意创新产业园合作协议》、《在线教育研究院协议书》。积极争创国家双创示范园;借助品牌优势,引进国际高端人才,培育高层次文化人才队伍。尤其是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开展“龙山文化”、“章丘民俗”、“传统村落”、“特色小镇”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及相关产业调查研究与策划,为章丘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国内外资源引入、项目规划及孵化管理等服务。二是纳入发展大战略。着眼章丘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科学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领导力量、政策引导、资金投入上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打造“区域特色文化名城”。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指导下,合理布局文化产业,规划建设“七大文化产业集聚区”,即:“两泉三河五湖”泉水生态旅游区、锦屏山影视文化区、龙山黑陶产业制造研发区、出版物印刷产业区、朱家峪文化创意产业园、南部山区生态休闲度假区和清照文化市场交易区,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效益明显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三是全市动员抓提升。将文化建设发展情况与各级领导班子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挂钩,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将文化经营管理、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项目实施等方面业绩突出的人才纳入章丘市优秀人才评选范围,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016年8月13日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