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社宣科 日期:2019-03-04
你是胡山林间的一缕风
你是绣源河里的一滴水
品格在平凡中铸就
精神在点滴里才永久
白云悠悠,本色依旧
滚烫的心,感动章丘
……
“开展感动章丘先模人物(群体)评选,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风尚,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滋养心灵,让默默无闻的凡人善举变成全区上下的文明行动,为打造精致章丘、文明章丘、诚信章丘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区委书记刘天东说。
这是我区第二次举办感动章丘先模人物(群体)评选活动。自去年11月启动,在各级推荐、网络投票、各级党组织集体投票基础上,共有10名个人、1个群体荣获2018年感动章丘先模人物(群体)称号,10人荣获提名奖。
“一曲感动章丘,玉振金声,锦绣章丘迎盛会 ;一种奋进力量,春风化雨,榜样引领奏欢歌。”颁奖典礼在“感动章丘”主题歌深情的演绎中拉开帷幕,在我区“两会”召开之际,此次颁奖典礼的举办,即是对“章丘故事”的充分讲述,又体现了全区上下同心同德、凝心聚力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提名奖获得者
丈夫的“顶梁柱” 顾客的“好嫂子”——郭霞
“辛勤指数”与“幸福指数”的互换——许游廷
刷新造血干细胞捐献速度的捐献者——邢红燕
让“机关第一难”出彩——宁继峰
56年情“思”,87岁芬“芳”——张思芳
公益救援、温暖你我——周雷
让人社更温暖、让群众更满意——李有浩
用心服务家家温暖——冯延明
让消防员竖起大拇指的“洒水司机”——牛其国
钢铁精神恪守于心的消防兵——田森
(排名不分先后)
致敬奉献者——愿做春泥更护花
奉献,是永恒的主题。在全区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的进程中,千百个平凡的人物感动了章丘、温暖了社会。
1.老骥伏枥绘人生——离退休老干部志愿服务群体:年轻时把青春献给祖国;年迈后让生命尽献余热。是一片绿,就融入山林;是一首歌,就谱成华章。初心不忘,扛责在肩,夕阳最美,晚照更浓。信仰大于天,鹤发映华年。
〖事迹〗离退休老干部志愿服务群体: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责,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自觉参加各单位组织的学习、观摩、座谈、主题党日等活动,经常到老干部活动室、老年大学进行学习交流,以不同方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义务向各方面教授书画、戏曲、歌舞、门球、象棋等知识,把文化送进社区、校园、乡村、企业和军营,潜移默化助力文明城市建设。围绕全区1551工程,点赞建言、出谋献策,积极参加单位红白理事会,身体力行倡树好家风,以身作则引领移风易俗新风尚。采访记录离休干部先进事迹,整理12余万字;热心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建设教育基地、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关爱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2.传统儒学引路人——颜炳罡:锦屏山下的愚公,大明湖畔的夫子。你是教授,是院长,更是传统儒学的引路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顶梁柱。年近花甲,又把讲台搬到乡村;传道授业,更用故事融化民心。你是一校之师,一村之师,一区之师。
〖事迹〗颜炳罡:他是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尼山圣源书院执行院长颜炳罡教授,三德范乡村儒学讲堂的创立者和主讲人。年近花甲的颜教授并没有满足于高等教育和学术上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光环,依然长期致力于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尤其热心儒学传播事业,在山东大学义务开设“四书原典”公益讲堂16年后,又将传统儒学从高校引入农村。自2014年以来,颜炳罡教授同三德范村共同筹建三德范儒学讲堂,自费捐献讲堂设施,每周自行驾车到三德范儒学讲堂,为干部群众讲授儒学,累计授课70余场次,从不间断,受教育2万人次,为三德范村及周边群众带来了系统的儒学教育,传承了传统文化,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他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感动和影响了广大干部群众。
3.新星从他的手里托起——王光明:教海无涯天作岸,书山登顶人为峰。你用知识的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再攀高峰。你是春蚕,更如春雨,恰似春水,捧出了耀眼的明星,滋养了学生的心灵,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事迹〗王光明:他在2015年4月份调入章丘四中时,离参加9月份的奥林匹克竞赛还有4个多月的时间,王老师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利用学生一切放假的时间,特别是暑假,全程和学生在一起,敢闯敢创、善作善成,终于在2015年竞赛考试中四人获得全国一等奖,两人参加了北京大学金秋物理营获得参加北大自主招生的指标,另外两人被上海交大和浙江大学降分录取。2016年于召宽同学进入山东省代表队,获得铜牌,参加清华大学的工科营获得降40分录取的资格,2017年黄赢业同学进入山东省代表队,获得金牌获得北大清华降一本录取的资格,这是章丘教育的突破,2018年有三人进入山东省代表队(全省14人),10月底参加全国的决赛,这又是一次章丘教育的突破。
4.跳井救人的好书记——仲桄维:村书记的担当,让你挺身而出;军营里的历练,让你舍命救人。你转业不转志,退役不褪色,那纵身一跳,彰显军人本色,延展生命长度,饱含为民情怀。那冰冷的井水,冻伤了你的身体,暖透了百万人心。
〖事迹〗仲桄维:12月8日晚上六点左右,天色已黑,零下十度的寒冬,村子里行人稀少。结束了村委一天工作的西河北村党支部书记仲桄维刚回到家,还没来得及吃口饭,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仲书记,有两口子闹矛盾,他媳妇一气之下跳井了,您快过去看看哪!”来不及多问一句,仲桄维披上外套拔腿就向机井的方向跑去。直径7米多的机井,水深4米,当仲桄维赶到的时候,水井四周围着几位焦急又束手无策的村民,看到水中挣扎的妇女,他二话不说脱掉身上的外套和衬衣,纵身跳进机井。在冰冷的井水里他找到轻生的妇女,托起她奋力游向机井边,拿起村民递下的绳子拦腰系住她后,和村民们合力把她拖了上去。此刻,仲桄维在冰冷刺骨的井水里已精疲力尽,他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抓住村民递下来的绳子,艰难地爬上岸,瘫倒在地。这时,120救护车也已到达,“书记,一块去医院检查检查吧!”村民们心疼地劝说着他,被刺骨的井水冻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的仲桄维摇头坚持回家。后来,又把获得的五千元奖金捐赠给了普集街道的5名贫困学生。原来,1992年仲桄维去甘肃当兵,一共服兵役四年,并且他所在的部队是英雄邱少云生前的部队,也是英雄连队。据村民们说,这已经不是仲桄维第一次救人,1997年,他退伍回家的第二年,就曾不顾个人安危,救下了当地一名从桥上失足落水的儿童。
致敬坚守者——衣带渐宽终不悔
坚守,是一种幸福。要感谢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章丘拥有一大批在平凡中坚守的人,她们像火把在社会上传递,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5.病人身安,他才心安——陈波:生命的天使,医德为重;群众的亲人,医道无垠。手术刀上刻下治病救人的使命,白大褂里装着绚如夏花的生命。你用两只手撑起患者残弱的身躯,一只堪称妙手,一只攥着仁心。
〖事迹〗陈波:三十寒暑,默默奉献,自1993年率先在医院开展显微外科工作至今,记不得收治了多少患者,接活了多少离断的手足。一天晚上十一点多,陈医生已经下班,为抢救病人立即赶到医院,患者的父亲见到陈医生立即就要下跪:“医生求你救救他,他还年轻,还没找媳妇呢”。经过十个小时的紧张手术,四个手指全部接上成活。如此场景,几十年里陈医生遇到了无数次,陈医生说,“患者今日的健康,阖家的幸福,是对我当日付出的最好奖赏,也是我在从医路上执着走下去的坚定信念来源。”他有时候分不清白天与黑夜,甚至双休日也在加班加点,经常远离节假日的欢声笑语,少了与亲人的相伴,多了一份对病人的坚守。陈医生经治的每一位患者,都会把手机号留给他们,而且多年从未换过号码,为的就是患者可以随时找到自己,无论过了多少年。他说,“病人身安,我们心安;医乃仁术,自我为之。我愿穷其一生,为此奉献,无怨无悔”。
6.守护生命最后的尊严——李士良:不能微笑服务,就把军人本色洒满凝重的天空;心存人间大爱,无声地绽放别样的美丽。22年,你用真情抚慰千万个悲痛的心灵;8000天,你用担当守护生命最后的尊严。那灰色的世界,因为你,耕耘成了神圣的沃土。
〖事迹〗李士良:1997年,离开军营光荣退伍的李士良转业来到殡仪馆工作,22岁的他,面对这份“火化工”的工作曾经迷茫过、犹豫过,甚至还担心别人问起时窘迫到不知如何回答。可最终意志战胜了面子,作为共产党员尤其是退伍军人,褪不掉的是军人的责任和担当,于是他坚定了为殡葬事业奉献青春的信念。2002年春天,李士良被调到遗体整容科,当了一名专职遗体入殓师。2013年5月,一生产车间发生爆炸,造成车间倒塌工人被埋。接到任务后,李士良和他的团队立刻出发,负责遇难者遗骸拼接和遗容的复原任务。在这些遇难者中,有的只剩下一小块带着头发的头皮,是经过DNA比对才把一具具遗骸聚在了一起。那段时间,每天都有成袋的遗骸碎片从爆炸现场被送来。他在仅有的一张照片上,捕捉每一个细微的面部特征,为的就是让每一位遇难者有尊严地走,让每一位遇难者家属能够得到一丝安慰。清理、防腐、骨骼重建、肌肉填充、皮肤重建、蜡封伤口……7个昼夜,每天十几个小时高强度的工作,他帮助每一位面容缺失的遇难者找回了自己“最初的容颜”,安详地与亲人们告别。尽管熬红了双眼,疲惫不堪,但这是殡葬人告慰遇难者在天之灵的最好方式。在他做入殓师的十六年里,从最初接触遗体对死亡的恐惧到逐渐变成了对生命的敬畏。他始终坚持着“逝者安息,生者慰藉”的理念,用真诚的服务和娴熟地专业技能,尽全力做到让逝者有尊严的离开,让丧主在心灵上得到慰藉。
7.大孝无言、大爱无声——辛长芬:让贫寒温暖,让残疾圆满,让平凡闪光。你是寒冬里的一团火,夜色中的一盏灯。你用“孝”的火焰,点亮“爱”的蓝天;你用“善”的双手,搭起“家”的屋檐,你郑重写下“爱无界、情无价”的诗篇!
〖事迹〗辛长芬:46岁的辛长芬是一位地道的农家妇女,在她婚后的20多年里,精心照料丈夫的残疾大爷王赞仁,使这个本无依无靠、自幼肢体残疾、又聋又哑的孤寡老人衣食无忧,安享晚年,直到2015年5月去世,享年85岁。在这段超越血缘的亲情故事中,作为侄媳妇,辛长芬所表现出的一片真情孝心在周边传为美谈,更是被人们称赞为胜过亲女儿的好侄媳。辛长芬不仅是好侄媳,还是大家公认的好儿媳。她的婆婆常年患病,以种地为生的夫妻俩,不仅要伺候残疾大爷,还要照顾生病的婆婆和勉强自理的公公,身上的担子非常重。即便如此,这个普通的农家妇女仍毫无怨言,从送医取药,到吃喝拉撒,每日伺候在老人跟前。如今,在辛长芬的言传身教下,儿子也很孝顺,总是力所能及为妈妈分担。辛长芬,她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却用勤劳、朴实和宽容,用二十多年的最美时光,守护着最平凡简单的幸福,谱写了一曲大爱之歌。
8.一个人的公交——张建清:走过了很多路,总是围着大山转;帮助过许多人,总是裹满了甜。你是好司机,让车厢里四季温暖;你是好邻居,让大山里花开烂漫。一个人,一辆车,一条线,窗外是风景,脚下是信念!
〖事迹〗张建清:在章丘公交公司的运营线路中,有一条特殊的镇村公交线路(三角湾至石匣),该线路地处官庄街道南部山区的大山深处,山路难行,来自三角湾村、香峪口村、石匣村的两千多名村民都要依靠公交司机张建清出行。由于这条线路急弯多,路面情况复杂,张建清需要长期在大山深处的石匣村驻扎,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早晨6点30分发车,下午5点30分收车,一天6趟穿梭在5公里的盘旋山路上,这样清苦的生活,从未抱怨过。不论大风暴雨,还是雪雨铺路,张建清没有请过一次假,在沿线山区村民的眼里,张建清早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村里有位80多岁的老人患有心脑血管病,需要常年吃药。有一次去村里的卫生室拿药,结果没有了。看到心急如焚的老人,张建清二话没说就开车去周边几个村庄的卫生室买药,还是没买到。为了给老人买到药,张建清驾车2个小时进城买药。老人拿到药后激动得几度流泪。类似这样感人的故事经常上演,村民口中的“张师傅”也因此早就成了石匣村村民的“好邻居”。一个人一辆车一条线,10年驾龄的张建清,舍小家,顾大家,他坚持一颗恒心服务山区居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肩负起大山深处的“守梦人”,为大山深处的村民架起了一座连通外界的桥梁。
致敬奋斗者——咬定青山不放松
奋斗,是实现梦想的阶梯。我们都在加速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周围的奋斗者当中,既有泛舟商海的行业精英,也有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还有捍卫白云蓝天的忠诚卫士,他们是前行路上的灯塔,永不过时的标兵。
9.从“资深菜贩子”到“最有担当支书”——张恒起:“闯”的勇士,“创”的典范。脚踩泥土,躬耕田园,你用勤劳、智慧、勇气,带领乡亲在贫困中拓荒,在奋斗中追梦,收获着“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的硕果甘甜。
〖事迹〗张恒起:2013年之前,他在蔬菜批发领域摸爬滚打了10年,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菜贩子”,2013年之后,在广大村民的殷切期盼下,他回村担任村委会主任、支部书记,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内,带领群众建设白莲藕基地、培育农业综合体、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创建美丽乡村,使仅有120户、430口人的小村由种粮为主到发展高效产业,由集体经济“空壳村”变为村强民富的“明星村”,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余元,村集体年收入从零猛增到50余万元。施家崖村相继被评为山东省美丽宜居乡村、山东省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单位、山东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村、济南市蔬菜标准示范园。“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2014年,依托“试验田”,他带领村党支部牵头办了“白莲藕种植合作社”。之后,又带领村民对原来300亩老果园改造升级,同时,张恒起又带头办起20亩“云耕心田”家庭农场,确保了村集体长期稳定收入。2017年底,村集体收入已经达到了50余万元。从“资深蔬菜批发商贩”到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再到党旗下富民强村的领路人,他凭着对施家崖村的热爱和对蔬菜种植的专注,倾注一腔热情和真心,个人创出一番喜人事业之后,义无反顾地带领全村走上了富民强村路,打造出产销一条龙的济南市级蔬菜示范园。曾获济南市担当作为“出彩型”好干部、济南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乡村之星)、章丘敬业奉献模范、章丘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10.筑梦蓝天、心系人民的环保卫士——苑广周:忠诚的环保卫士,勤勉的行业先锋。在细碎的日子里履行使命,从执着的奋斗里捍卫蓝天。守土尽责、敢于担当,在这片土地上,蓝天白云间,锤炼了你的意志;绿水青山里,印刻着你的血汗!
〖事迹〗苑广周:他是一名基层的环保工作者,在环保战线上任劳任怨、默默无闻的奋战了二十七载,只为心中对蓝天的那份执着的热爱。烈日炎炎的夏日,一条毛巾是他最贴心的伴侣;万籁寂静的午夜,一盏应急灯衬托出他蹒跚的身影;嘈杂忙碌的工地,一顶白色的安全帽是他独特的标志。1713平方公里,18个镇街办事处,119家在建工地,43个拆迁项目都留下了他们辛勤的足迹。饿了,二个烧饼一碗粥是他的午餐标配;困了,在行驶的途中眯一会是他奢侈的小憩。工作伊始,面对工地建设方因手续不全被责令整改的迷惑不解和项目施工方因“六个百分百”落实不到位被迫停工的怨声载道,他总是笑脸相迎,不耐其烦的悉心解答,每个工地项目存在的问题,他总是一一详细的记录,一遍又一遍的督促落实,直到每一个细节都按照要求完全整改到位。面对今年不间断、高强度、压茬式的各种督查,各个工地都传来了一片赞美的声音,无论是甲方还是乙方尝到了甜头,都热情邀请他去指导,主动的对存在的问题迅速整改,扬尘少了,蓝天多了;投诉少了,笑容多了;怨言少了,满意多了,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11.春风化雨、低调潜行的最美巾帼企业家——梁志银:心存高远,商海中战胜风浪。凌志高飞,竞争中奋进领航。强手如林,你大胆地试,勇敢地闯,拼命地跑,以巾帼风范,干出一片新天地;行善有道,你扛起责任,践行公益,用根根线缆划出爱的彩虹高扬天边。
〖事迹〗梁志银:她是商界呼风唤雨的女商人,她是职场上专业造诣令人折服的女精英,她就是山东华凌电缆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志银。在她的带领下华凌发展成为一家集电线电缆的研发、生产、销售、安装、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凭借研发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成为国内特种电缆领军企业,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在研制电缆的同时,对电缆性能升级的材料进行了行业的突破。整合行业及国际资源,联合山东省科学院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三方共同组建中白高性能高分子材料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不断引进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高分子材料技术,填补国内材料技术短板,打破国际大公司的垄断地位。她带领华凌人瞩目产业发展,立足行业高端,始终保持特种电线电缆行业领军地位,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她还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成立慈善工作站,对企业职工,社会弱势群体进行帮助帮扶。近几年,在捐助慈善基金、捐资助学、精准扶贫、扶老助残、抗震救灾、慈善日捐款等方面累计捐款捐物2000余万元,荣获“博爱公益奉献爱心先进个人”、“致敬公益慈善之星”、“春蕾计划爱心使者”、“爱心大使”等荣誉称号。
感动是一种力量,不用惊天动地,但总能给人希望;感动是一种温暖,如阳光般平凡,但总能广泛传递;感动是一种幸福,总在我们身边,但要用心感悟。感动无处不在,无需轰轰烈烈;英雄随处可见,并非遥不可及。只要对工作、对生活、对社会付出执着、深沉、真挚的爱,你我皆可感动,你我亦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