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文明办 日期:2017-03-16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召开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和济南市文明委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乡村文明行动,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工作。
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省市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重、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新定位。主要的特点主要有三个。
一是更加突出思想先导、价值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凡人善举不胜枚举。我市也先后涌现出朱守营、王其吉以及前不久绣惠街道见义勇为小英雄崔士业等一批典型人物,他们在人民群众中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是更加突出服务群众、创建惠民。较之以往,注重宣传教育为主的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省市更加注重把文明创建与群众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实现创建惠民的目标。2011年以来,我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省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内容涵盖了城乡环卫一体化、乡村道德建设、移风易俗等六个方面,这些都是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民心工程。通过五年多的努力,我市被评为首批乡村文明行动示范市,省级乡村文明示范家园达到18个,济南市文明生态村达到728个。去年以来,我们在248个行政村全面推进“六个一”示范工程建设(文明示范街、善行义举四德榜、农村道德讲堂、四德文化场所、文明乡风宣传栏和宣传文化队伍),被新华社《动态清样》作为专稿,呈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通过实施乡村文明行动,把在人们头脑里的精神文明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农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变化,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美丽乡村建设。
这次会议,我们既要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市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方法,也要认真有针对性地制定好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刚才,刁镇、绣惠街道、龙山街道、文祖街道三德范和刁镇旧西村三个镇街和两个村,从不同侧面做了发言。刁镇移风易俗工作有抓手、有特色、有实效,为全市下一步移风易俗工作提供了借鉴。绣惠街道持续深化乡村文明行动,打造文化特色村、生态文明镇的做法,也找准了下一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方向。龙山街道充分发挥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乡贤众多的优势,把乡贤文化建设与文明创建密切结合,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明创建路子。文祖街道三德范村和刁镇旧西村,全力建设乡村道德,大力弘扬儒商文化,既有鲜明的经验,也有深切的感受,讲的都很好。永礼同志,就贯彻中央和省市精神,做好下一步移风易俗工作,做了工作安排,这是今年全省乡村文明行动工作的考核重点,也是下一阶段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紧迫任务。会上,还印发了《深化乡村文明行动的通知》、《建立移风易俗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移风易俗工作方案》三个文件,各镇街和有关部门要按照相关工作部署,落实责任、精心组织、抓好落实。下面,就抓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乡村文明行动讲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重点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新农村建设一定要注意乡土味道,体现农村特点,记得住乡愁,留得住绿水青山;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乡村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要保留乡村风貌,坚持传承文化;要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努力实现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等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不难看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新阶段,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承担着更全面的任务,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也面临着亟需解决的一些新课题。各级各部门也要在思想境界上提升到全新高度,工作方式上更适应时代要求。
近年来,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在全国走出了路子,打响了品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服务全市大局、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要看到,对照建设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还面临不少挑战、存在一些差距。比如,农村环境治理面临巨大压力,一些村居城乡环卫一体化措施落实不到位,在全省群众满意度排名中持续在低位徘徊;农村社会风气有待改善,诚信缺失、厚葬薄养、铺张攀比等现象突出,封建迷信、黄赌毒、非法宗教活动有所滋长,推进移风易俗工作面临巨大压力;农村文化建设管理措施不到位,文化人才缺乏,文化活力没有最大限度激发;文明创建活动在思路方法等方面,影响力、渗透力、传播力不足。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创新方式方法,切实有效地加以解决。
二、切实抓好下一步乡村文明行动工作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任务,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培养新型农民、建设文明乡风、加强环境治理、繁荣农村文化、深化文明创建,努力实现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
1、突出培育新型农民,加强形势政策教育。没有新型农民,就没有美丽乡村。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把新型农民培育作为主要抓手。当前要突出抓好形势政策教育。要在农民群众中深入浅出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宣传教育,开展法治意识、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宣传教育,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要深入宣传我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等重要举措,把党和政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讲清楚。要密切围绕土地流转、农产品价格、农民工权益、征地拆迁、合作医疗等农民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把对群众的利益安排讲明白,解疑释惑、疏导情绪,增强信心、凝聚共识。要广泛开展科学知识、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民群众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观念,提高创业本领和致富能力。
2、突出培育优良家风,深化农村文明创建。近年来,全国上下把家风建设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效果很好,取得了共识,引起了共鸣。下一步,全市要切实加强农村家庭文明建设,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孝敬教育、勤劳节俭教育,更好地发扬传统家庭美德,让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里生根、在亲情中升华。要广泛开展弘扬“好家风好家训”活动,讲好家风故事,传播治家格言,以良好的家风带动乡风民风。要围绕勤劳致富、崇德向善、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内容,深入开展“星级文明农户”、“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开展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评选活动,激发农民荣誉感上进心,引导农民群众向上向善。
3、突出移风易俗建设,着力培育文明乡风。中央、省和济南市已经明确,把移风易俗建设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中心任务之一。省文明委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乡村文明行动新五年计划的核心内容,纳入对县市区的科学发展综合考核重要内容,作为文明县(市)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评选的重要内容,在完成时限、工作重点、主要内容等方面都做了硬性要求。这项工作,由市文明办、民政局共同牵头,市民政局要发挥责任主体作用,住建、国土、财政等联席会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从现在到年底的这段时间,是这项工作的冲刺阶段。济南市要求,所有行政村要在9月20日前完成红白理事会建设。12月31日前,要完成各县(市)区公墓建设规划。这两个时限是硬要求,省里还要进行第三方民意调查。各镇街和有关部门要真正高度重视,迅速启动相关工作。要切实加强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一约四会”建设,引导农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要下力气整治农村黄赌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等突出问题,打击黑恶势力和涉农犯罪,把不良风气压下去,把新风正气树起来。
4.突出培育新乡贤文化,凝聚社会正能量。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农民,蕴含着爱国爱乡、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从现实情况看,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是农村改革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在当地有着较高的威望和影响,日益成为“新乡贤”的主体。要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一言一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要以乡情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界成功人士回乡支持农村建设,用他们学识专长、创业经验支持家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要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适应的新乡贤文化。
5、突出文化惠民共享,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近年来,我们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取得重要进展。但农村文化设施分布不均、不够实用的问题还很突出。下一步,要坚持科学统筹,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做到综合利用、共建共享。要把群众“要文化”和我们“送文化”匹配起来,创作更多反映基层群众生活、乡土气息浓郁的作品。要结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更多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要大力扶持民间文艺社团和业余文化队伍,发现培养农村基层文艺骨干,建设农民身边不走的文化队伍。要大力发展有历史文化记忆和地域民族特色的美丽乡村,加强民间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使优秀民间文化活起来、传下去。
6、突出综合治理,有力改善农村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既直观反映农村文明程度,也是美丽乡村的外在表现。当前,环境脏乱差,是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也是阻碍农村发展的一大瓶颈。要扎实推进城乡环卫工作一体化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努力消除垃圾乱扔、污水乱排、秸秆乱烧等现象。要按照省市要求,做好公路、铁路、江河湖渠沿边沿线整治,努力打造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的良好环境。要深入推进农村改水、改路、改厨、改圈、改厕等工作,引导农民摒弃落后习俗,养成科学健康生活方式。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群众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人人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
三、切实加强乡村文明行动的组织领导
乡村文明行动包含多方面的工作内容,涉及千家万户、社会各个方面。各级各部门必须搞好协作配合,加强工作指导,发动群众参与,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
一是明确责任分工,形成整体合力。各镇街和有关部门要把乡村文明行动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工作总体安排,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为移风易俗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各镇街是责任主体,市直有关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自身职责,各成员单位要加强统筹协作,落实责任分工,整合资源力量,整体发力、各记其功,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2、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市属媒体要加大力度,宣传报道各地的典型做法和工作成果,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移风易俗的认同感和参与度,营造浓厚社会氛围。要通过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和微电影等富有时代气息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提高针对性和感召力。要加大舆论监督力度,针对反面典型,在重要版面和黄金时段,反复进行曝光,形成警示效应。要加强公益广告宣传,尽快策划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公益广告,在新闻媒体和各种媒介进行刊播。
3、严格督导考核,实现常态长效。近两年,省和济南市对乡村文明行动的考核发生重大变化,由定性考核变为定量考核。省委对17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乡村文明行动都增加了考核权重。省文明委将其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县(市、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内容,委托第三方每年进行两次城乡环卫一体化、移风易俗调查暗访、群众电话满意度调查,通过末端显示检验工作落实情况。年底要对全省移风易俗工作成效进行全面总结,表扬先进,对工作不到位、推进慢、成效不明显的,要在全省通报批评。从现在开始,距离年底只有三个多月的时间,我们要通过扎实的努力,在乡村文明行动上设上再打一场攻坚战,为我市在省市科学发展考核取得优异成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同志们,乡村文明行动关系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我们要坚决服从服务于全市工作大局,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务求实效,切实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为我市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家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